宁波日报:阳明文化在美国的传播

时间:2021年06月02日    编辑:郑弟升    来源:宁波日报     浏览次数:

陈荣捷译著中王阳明画像

蔡亮

从16世纪到18世纪,英语世界对王阳明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欧洲传教士的汉学著作英译本。1588年,西班牙人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英译本出版,书中记录了与王阳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宁王宸濠之乱”。1741年,法国著名神父、汉学家杜赫德编撰的《中华帝国全志》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发行,阳明文化正式进入英语典籍。阳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美国社会了解阳明文化提供了便利。

一、19世纪:美国传教士、汉学家对阳明文化的关注

1817年,西方派到中国的第一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与苏格兰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刊《印支搜闻》。1818年,该刊翻译和发表了王阳明的《谏迎佛疏》一文。1834年,美国传教士、汉学家卫三畏在其主持的《中国丛报》第2卷中转载刊登了此篇翻译。译文的编者按,介绍王阳明创作该文的用意在于劝谏正德皇帝化佛为儒,以儒为宗,同时指出该文是认识儒家学者思想和中国逻辑的优秀案例。

19世纪下半叶,阳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持续传播,为在美国的传播奠定了知识储备。密迪乐在《中国及其反叛者》、伟烈亚力在《中国文献纪略》、托马斯·沃特斯在《孔庙从祀者介绍》、艾约瑟在《教务杂志》等著作中,纷纷向英语读者介绍王阳明的生平和哲学思想。

此外,与日本社会的广泛接触,间接加深了美国社会对阳明文化的了解。美国东方学家格里夫1870年至1874年曾在福井和东京工作,格里夫发现“O yōmei(王阳明的日语发音)的思想为日本的文明开化和国家再造打下了基础,认为王阳明的哲学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思想界。

二、20世纪:恒吉的译介与阳明文化在美国的传播

20世纪初,《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翻译出版,成为阳明文化在美国传播的里程碑事件。1900年底,德裔美国人、美国卫理公会成员恒吉来到江西,并在此生活了7年之久。恒吉常驻的庐山牯岭教堂,离白鹿洞书院、秀峰山记功碑和文殊台等阳明遗存相去不远,他在江西的经历为其日后翻译阳明思想奠定了基础。

1911年1月,恒吉受聘成为金陵大学哲学系教授,在任教金陵大学期间,他开始着手翻译王阳明的著作,版本为余姚阳明后学施邦曜辑评的《阳明先生集要三种》。恒吉的翻译得到包括刘靖夫、李瀛和刘靖邦等中国同事和朋友的帮助。译著的出版得到德裔美国学者和出版商卡洛斯的支持,1914年,恒吉的论文《王阳明:中国之唯心学者》就发表在卡洛斯主持的《一元论》杂志上。此外,恒吉在金陵大学的学生陶行知毕业后赴美留学,并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融汇了杜威和王阳明的教育哲学。

1916年,译著《王阳明哲学思想》在美国出版,美国哲学家托福茨在译著的序言中评价:阳明哲学是“寻求真理的人说的是一种共同的语言”。1917年,The Open Court杂志在《名家荟萃》栏目编者按指出,阳明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性,可与康德的实践唯心主义相提并论,王阳明作为东方圣人的地位得到西方人士认可。1918年,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刊称:“伟人和伟大的思想家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译著的出版让“王阳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Mr. Wang is coming to his own.)”。

恒吉的译著促发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学界对王阳明思想的广泛探讨,1921年,美国历史学家赖德烈断言,恒吉的译著将长期成为西方有关中国哲学史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1936年,神学学者夔德义以恒吉的译著为学术支撑,完成其硕士论文《王阳明的良知之说》。1945年,哲学学者威廉·雷瑟分析王阳明对陆九渊思想的捍卫。1950年,日裔美国作家米尔顿·村山分析王阳明与禅的关系。1953年,汉学学者倪德卫梳理阳明后学对知行思想的发展等。

20世纪下半叶,在美华人学者群体,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对阳明思想的译介和传播。在张君劢、陈荣捷、唐君毅、黄秀玑、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李植全等人的持续推动下,阳明学研究在美国迎来一个新的高潮。1962年,张君劢出版《王阳明:中国16世纪唯心主义哲学家》。1963年,陈荣捷出版译著《王阳明〈传习录〉及其他著述》。1976年,杜维明出版《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始,阳明思想在美国的研究之风逐渐兴盛。这一风潮催生出一批美国阳明思想研究的重镇,其中尤以夏威夷大学最具代表性。该校拥有哲学系教授摩尔和陈荣捷于1950年创办的《东西哲学》以及成中英于1973年创办的《中国哲学》,上述两份季刊成为英语世界阳明思想研究的重要发布平台。

20世纪下半叶,阳明思想研究领域见证了一批美国汉学家群体的成长,包括倪德卫、柯雄文、安靖如、安乐哲、艾文贺、狄百瑞等。1982年,柯雄文出版专著《知行合一:王阳明的道德心理学研究》,他将“知”理解为道德知识,并进一步将王阳明的道德哲学提升到道德认识论的范畴。1983年,狄百瑞出版《中国的自由传统》,强调阳明心学延续了儒家道统中的个体自由精神和变革精神。

三、21世纪:阳明文化在美国传播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一大批研究成果的涌现,美国的阳明文化传播呈现出两个显著的新趋势。其一是美国汉学家从西方伦理学领域角度,思考如何将儒家伦理学说“为我所用”。2007年,万白安出版《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德性伦理与后果论》。2009年,安靖如出版《圣人之境: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上述两部著作都重点讨论如何实现王阳明思想的当代转化,这一新趋势延续和发展了柯雄文所倡导的立足西方道德伦理学转化阳明思想当代价值的思路。

其二是当代西方主流哲学家开始关注如何将阳明思想“为我所用”。2002年,弗里西纳出版《知行合一:通往知识的非表征理论》,他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普遍意义,即其具备世界性的可分享价值。2010年,迈克尔·斯洛特作为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开创者,尝试着在阳明伦理思想中挖掘有益于其学说发展的思想资源,发现西方同情(sympathy)概念与王阳明伦理哲学中“同感”观念非常接近。有别于汉学家的研究,美国主流哲学家“为我所用”的诠释新趋势具有激活阳明文化生命力的深刻意蕴。

美国学者伊来瑞注意到改革开放后阳明思想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之势,他将这一现象归纳为“中国大陆王阳明研究的复兴”。21世纪,阳明文化在美国传播的两大新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这种“复兴”,也契合了当下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

(作者单位: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

原文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1-05/13/content_127242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