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教育面临四道坎
时间:2004年08月09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调查时间:7月3日-12日
调查人:浙江大学宁波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学院机建分院实践小分队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为期十天,以宁波海曙粮丰民工子弟小学为实践基地,对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方位调研。
调查结果:131份问卷调查表明,民工子女教育面临四道坎。
第一道坎———经济困难
经济上的贫困是导致民工子女教育公平失衡的直接原因。
在受调查人群中,月收入600元以下的占41.6%,600元至1500元的占53.4%,1500元以上的占5%。除衣食住行、赡养老人外,筹措子女的教育费用是他们最头疼的事。一个民工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城里一所学校上学,孩子每月交给学校的饭钱就得200多元,而他们夫妇俩的月收入才800多元。他说,城里的学校真是上不起,下学期他们打算把孩子送回老家。
第二道坎———非“市民待遇”
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居住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申请借读。但不少调查对象反映,他们根本不知道手续怎么办,而且他们也几乎支付不起昂贵的借读费,所以民工子女要到务工地的公办学校上学并非易事。
上不起公办学校,只能进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一般由私人开设,教育条件、教育环境比较差。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公办学校。粮丰民工子弟小学在宁波应该算是一所不错的民工子弟学校了,但其教学环境和公办学校的差距还是非常大,更不用说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了。
第三道坎———观念问题
受调查的民工极少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教育。另外,受调查对象具有初中学历的占52.7%,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16.8%。两者合计约占民工的七成。民工的文化素质不高,是阻碍子女接受教育的一大原因。民工绝大多数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女不如男”的性别歧视,“上学不如打工”的陈旧落后观念都限制了其子女接受教育。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是导致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公平的主观原因。
第四道坎———心理鸿沟
即使是公办学校的学费降到和民工子弟学校同样的水平,但调查显示,依然会有很多民工子女不愿到公办学校上学———在民工子女与同龄的城市孩子之间,还客观地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
在公办学校借读的民工子女,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子女另眼相看:由于父母工作、家庭住址流动性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评三好和一些竞赛。诸多原因让一些民工子女在与城市孩子相处时,时刻都会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和不平等。记者朱志莹张建平整理
宁波晚报/2004/8/9/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