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APP:看“非典型性” 电影教授 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编辑:郑弟升    来源:甬上APP     浏览次数:

付永春

付永春

一路深造,还去新西兰公派留学,他说自己称不上“学霸”,只是喜欢做学问;研究电影,但他不是疯狂影迷,曾在研究生课堂上,电影看得昏昏欲睡……他是“非典型性”电影研究者付永春,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传媒与法学院副教授,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他的研究兴趣不是电影文本,而是电影史,电影工业,电影审查分级制度等。他的工作状态是查资源、查数据库、读书,从众多资料中描摹早期电影的面貌、勾勒出电影产业的轮廓,找出被历史淹没的电影人,他说这有点像“破案”,也有点像“考古”,但他很喜欢。

他的研究像“破案”

还原电影历史

付永春老师胖胖的脸上有一双眯眯眼,即使很严肃,看起来像是微微笑,他的公选课《武侠电影》深受学生喜欢。

“上你的课,是不是可以看电影?”学生问道。

“电影截取一小段,更多的是理论,比如公选课武侠电影里会有不少文本分析,比如怎么表现道德,你看一般正派人物出场,使用的武器是剑,剑就是君子的象征……”付永春说,他的研究兴趣是电影史、电影政策、电影工业等。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电影家老罗(Amerigo Enrico Lauro)在上海,对中国电影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资料中没有他的照片,对他的记载缺失。”付永春通过数据库查找到美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则讣告信息,从这条消息找到了老罗的后代。“老罗没有结婚,1911年从意大利带回外甥作为义子,在上海生活,后来辗转香港去了美国,我在美国报纸上找到他的讣告,打电话联系当地图书馆,写信联系上他的后代,找到他的照片,理出一些他在中国的电影活动。”付永春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给外国电影打字幕的是老罗,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黑籍冤魂》也是老罗和张石川主导拍摄的。

付永春说,他的研究有点像“破案”,还有点像“考古”,他翻阅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的资料,寻找尘封的电影碎片。“图书馆之间可以互相调阅资料,我是在奥克兰大学馆籍互借最多的学生。”付永春说。

出国深造

读书期间出版专著

付永春大学读的是英语,毕业后,他在山东一所高中当英语教师。教书两年,“我发现我更喜欢在讲台下面听课,我还是想继续读书,‘以学术为志业’的信念从2004年就开始一直伴随着我至今。”付永春说,他选择跨专业考研,来到上海大学攻读电影学硕士。

在上海大学深造期间,付永春在老师们的引领下进入学术圈,他致力于美国电影审查和分级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至2009年,他在这一领域发表6篇论文。

在上海大学读博时有机会国家公派留学,付永春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继续深造,出国后,付永春的科研方向转向早期中国电影和电影产业史等方面。付永春最初的想法就是:用原始研究资料来做一些扎实的学术研究。

在新西兰攻读博士期间,他发表两篇A&HCI论文。2019年,他出版的专著The Early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 Industry一书也是由其博士论文改写而成,并在罗德里奇出版社出版。

“选择出书还是选择拆成论文单独发表是我当时面临的一个挑战。我觉得不能单单的为了国内的评价体系来约束自己的研究,我想向更高的标准去看齐,所以我选择了在国外知名出版社出书。”付永春说,他希望自己在此基础上,在电影学术圈里继续前行。

截止目前,除了上述那本英文专著,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和A&HCI论文5篇。

深受学生喜欢

培养的学生去名校深造

2014年,付永春收到两所高校的offer。

“当时申请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时,北京电影学院也通知我入职。我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决定选择宁波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事实证明,这是一件正确的决定。”付永春特别提及学校的团队氛围非常融洽,充满创造力。“这也是我们学校的‘软实力’,不断吸引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付永春说。

付永春上课不带多余装备,一瓶水与一副好嗓门,在两个多小时里,将电影发展过程中的条条脉络与时代特点讲得头头是道,并且结合相关的影片,帮助同学们清晰地感知与理解电影经历的种种变化和电影人为之做出的努力。他的脑海里仿佛早已搭建好一座属于电影的楼阁,而他的讲述会带你迈入其中,去体会电影的魅力与魔幻。

“尽管大多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但都很有自己的想法。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目标不一定都是学习成绩上的目标,但只要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目标,我都非常欢迎。”为了让有志于电影研究的同学能够更深入的治学,付永春创办了华莱坞电影研究工作室,招募有意考研和出国且对电影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进入工作室,有针对性的培养。

付永春说,他希望经过两至三年的指导,使学生们能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能够早日进入学术科研圈开创属于他们的天地。在付永春的指导下,工作室培养了70多名毕业生,十余名毕业生前往纽约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

原文链接:https://wr.nbwbw.com/wbfb/readpaper/detail.html?cid=2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