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加快释放数字活力 全面推进智慧治理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编辑:主站1    来源: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当前,基于我国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先发展的态势,“智慧化”给地方治理带来了更多新变化、新可能。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地方治理所经受的大考更凸显智慧赋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智慧治理不仅是提升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也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要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化,加快释放数字活力、全面推进智慧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更安全、更美好。

智慧治理的宁波实践

彭 晟

2010年,宁波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建设智慧城市,从此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利用,持续推动大数据应用,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在智慧助推治理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着手,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将之作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积极实践、建设“互联网+政务”在基层的具体应用和推动社会转型、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十年磨一剑,宁波不仅成功夺得省平安金鼎和“中国最安全城市”等殊荣,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地区。

一、治理架构系统化设计

一是实现市域全统筹。坚持以指挥体系为枢纽、信息系统为主脉、全科网格为底座,打造上下联动、全面发力的“基层治理四平台”治理体系架构。通过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极大撬动了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浙江省基层治理的样板,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实现纵向全贯通。纵向构建市级抓统筹、县级抓支撑、镇级强实战、村级强融合的体系,建立健全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全覆盖的分流处置机制。

三是实现横向全覆盖。按照“大口子”综合管理原则,全市所有镇乡(街道)统一设立综合指挥室,横向统筹协调指挥“基层治理四平台”及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形成社会治理和网格事项的受理、分析、流转、处置、督办、反馈、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

二、治理平台智慧化演进

一是打造统一平台,推进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制定统一网格标准工作内容、建设统一工作平台、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网格移动平台,推进政务管理流程再造。统一系统的建立解决了原先由于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各职能部门系统建设分散,基层工作被条块分割、信息交互、业务协同不足的困局,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二是加强数据整合,提升智能化能力。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动数据整合共享,逐步汇聚社会治理大数据。目前“基层治理四平台”信息系统实现903万人口、110万法人和438万条地址数据动态更新,实现“人、地、房、企”等数据交互和精准比对,形成了市—区—镇联动“一张图”,构建包含决策、分析、应急处置、部门协同等为一体的大数据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撑,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强化协同合力,突破条线业务壁垒。建立统一平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通过业务协同,形成治理合力,实现与政法、公安、应急、综合执法、人社、金融等多条线的业务联动。

三、治理体系标准化构建

一是完善制度标准,实现条块事权集约。围绕“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建立基层规范化组织体系、清单化权责体系等“八大体系”。建立部门职责下沉镇乡(街道)的准入机制,落实镇乡(街道)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人事审核权和部分工作考核权,实现镇乡(街道)扩权赋能。在此基础上,依托智慧平台推行“镇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提升综合效能。

二是完善工作标准,实现基层事务集约。建立运作实务规范,成为省定标准。全省以宁波实践为基础形成全省工作指南,宁波“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成为全省实践样板。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市级出指南、县级定规范、镇级明细则”的标准化体系。统一按标准分类处理,使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使政务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趋向“集约化”,极大提升办事效率。

三是完善流程标准,实现管理服务集约。围绕“基层治理四平台”运作需求,推进“有效发现—快速研判—分类流转—限时处置—结果审核—过程监督”等流程再造,实现问题信息“一个口子进”,流转交办“一个口子出”。结合“一单覆盖”“一网通办”“一号接听”等“最多跑一次”工作,加强线下就近服务和掌上快捷服务。明确发现、处置、监督各环节责任,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坚持群众评价导向,把群众事后反馈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有效防止“流程空转、形式办结”。

四、治理方式实战化检验

一是强化基层应用。围绕基层需求,建成“综合指挥”“管理决策”“可视化管理”三大应用,基本实现空间可视、底数可查、业务可现、流程可闭、轨迹可循、绩效可见。聚焦县、镇两级指挥需求,推广“基层治理四平台”移动指挥端,一体实现远程指导监管、问题处置进程跟踪、评价反馈研判分析。

二是强化部门应用。目前“基层治理四平台”已纳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危房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部门业务应用,取得良好实效。

三是强化专项应用。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指挥三级平台和数万名专兼职网格员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在全省率先投用“疫情管控网格化平台”,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一步,宁波继续坚持“社会治理核心在人,重点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的核心理念,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出发点,在社会治理各领域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建设,逐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手段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向整体智治迈进,为智慧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宁波经验、宁波智慧。

(作者为市大数据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区块链赋能宁波智慧治理

王仕龙

区块链技术是集经济学、社会学和密码学为一体的最新科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演进的关键技术,同时,也被称为是能带来“安全感”的科技创新,是建设智慧城市、实现智慧治理的基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运用区块链技术,能有效优化智慧服务、实现智慧治理。

一、区块链技术在智慧治理中的作用

1、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治理数字化。以密码学为基础的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盖上”时间戳的数据区块经哈希加密上链后,生成了不可篡改的数字化权证,将为医疗服务、版权保护、商品溯源、数字产权、数字证书等提供安全可靠的数字信息,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化水平。

2、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治理智能化。区块链智能合约脚本代码、时间戳和基于数学的单向陷门函数相结合,共同构筑起了智慧治理的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代码即法律”到“法律即代码”的转变。区块链智能合约可以在无须第三方“中心机构”介入的情况下,根据智能合约脚本代码自动实现智慧治理参与各方的自动联系,确保社会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合理分配,提高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治理法治化。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可以有效解决司法、执法等领域电子数据取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而且,将智能合约嵌入裁判文书后,可自动生成未履行报告、执行申请书、提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执行立案、生成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完成执行立案程序,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

4、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治理精准化。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有效整合智慧治理过程中的信息,提升实时动态监测、整体分析、精准预测、精准处置的能力,实现跨领域精准治理。

二、运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宁波智慧治理

1、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智慧政务建设。一是运用区块链加密算法,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建议市级相关部门打破数据壁垒,解决统计口径不一、数据共享难、数据安全保密等问题。二是建立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政务平台,使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参与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和智慧监管,确保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三是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各级用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唯一的私钥,与这个私钥相对应的公钥可以在服务器上与该用户绑定,使用户的数据保存记录在链上,实现智慧监管,降低行政成本。

2、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智慧民生建设。一是利用区块链实现智慧医疗。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宁波智慧医疗和健康信息数据库建设,由权威专业的医疗团队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利用区块链实现智慧养老。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以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分布式智慧养老数据库,实现智慧养老。三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区块链+审计”功能,对智慧保障链上的区块数据进行审核审计,智慧监管,杜绝腐败现象。

3、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一是要树立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瞄定科技发展、树立智慧理念、科学使用数据,在“统一基础架构、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通证模型,为教育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广大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智慧教育服务。二是要创新智慧教学模式。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互联网+智能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宁波智慧教学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创新宁波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服务模式,大力开展创客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等。三是要创新教学治理模式。建立大数据支持的师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精准性;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师生信用体系不完整、缺乏验证手段等问题,全面提升师生素养。

4、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一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流通机制,将智慧生活、智慧健康、智慧产业等资产数字化、价值化、智能化,为项目上链做好数字上的准备。将居民行为与社区商业、智慧物业等资产挂钩,与居民个人评选荣誉、实施奖励等各种权益挂钩,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智慧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做好物业智慧治理。做好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照明、智慧安防、垃圾分类、社区服务项目、社区社情舆情综合查询等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智慧便民服务终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各种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方便居民对水(电气)等各种生活数据的查询和费用缴纳,保障社区智慧治理。四是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智慧文化。建立社区智能广播系统,例如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疫情防控工作的提示等;建立社区智慧文化中心,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等。

宁波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智慧治理还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渔业、智慧旅游、智慧港航(物流)、智慧体育等。同时,也建议宁波抓住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发展的契机,加强与全国知名智慧研发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与国家和省级数据库的对接和协调,在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社会治理智慧化: 价值、探索与展望

朱孟进

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15项具有中国气派、浙江辨识度、宁波特质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治理智慧化发展,推动市域治理向整体智治迈进,既是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减少治理干扰的有效方式,也是宁波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必然要求。

一、价值:智慧化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社会治理智慧化,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手段,优化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具体来看:

智慧化使社会关系精准化进而提高资源匹配效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数字中国建设正推动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必然要引进数字技术。一方面,供给方拥有自己的技术平台,另一方面,需求方社会成员拥有自己的APP,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使供求关系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使得社会治理因为智慧而更加精准高效。

智慧化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高效进而提升公信力。智慧化政府采购相比传统模式的政府采购,由于使用了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交易更加透明、监督管理更加有效,有助于实现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和原则,有助于最大程度降低采购成本,也有助于提升政府阳光采购形象。

智慧化使民生诉求及时疏通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数字时代,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连接器,社会各界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向政府表达诉求,政府可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对民生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研判,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二、探索:先进城市的智慧治理经验

杭州:“城市大脑”指挥社会治理。“城市大脑”是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概念。“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启了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使得杭州市拥堵从排名2015年的全国前3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48位;以“城市大脑”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杭州方案已在全国推广。截至2020年4月底,城市大脑已经接入96个部门、317个信息化系统项目,日均协同数据超过1.2亿条,走出了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新路。

深圳:“宝安模式”注入智慧新元素。深圳宝安区是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典型,近年来更是利用数字技术助力智慧政务再提升。如针对规模以上企业、老年人、学生等群体办事需求的分析预测,开展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基于大数据预研预判,选择企业或居民集中区域,开展登门服务;对信用评级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实行容缺受理,开展信用审批服务;利用信息化共享、电子签章技术、优化审批流程等手段,推动事项办理“零跑动”等等。

重庆:“渝快办”智慧政务获总理点赞。“渝快办”是重庆市政府推出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现已涵盖1081项服务事项,涉及户政服务、社保服务、公积金、医疗卫生等16个领域、21个公共服务提供部门。将线下办理的事项搬到线上,同时集成原先分属各行政部门的审批系统,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无须多头跑路;整合服务大厅、移动平台、自助平台、网上平台四大服务端口,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24小时服务不打烊;嵌入行政监督模块,行政效能监管热力图清晰地显示着每个区县的办件总量、办理进度,如果出现超时等异常,系统即自动记录跟踪,将其标红并进行督促。

三、展望:智慧治理的推进重点

宁波享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城市”美誉。在社会治理领域,宁波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智慧化社会治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如基于数据互联互通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了公共管理的创新实践;结合数字网格的“一中心四平台”,撬动了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甬行码”,为阻击疫情筑起了坚固防线。今后,宁波应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抓准当前重点方向:

全面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用数据阐释、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的智慧化治理体系,构建系统化、动态化检测和评估社会治理状况的评估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替代部分人工管理功能,形成由“数字大脑”进行智慧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解决传统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规模不足、时间缺失和空间阻隔等问题,使得治理模式从传统的人工化、经验化,向科学化、智慧化转变,提升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参与性,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加快推广社会领域新技术应用。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推进数字化公共安全联防联控。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治理架构,实现政务数据的可溯源和交叉验证,提升“一网通办”数字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信性。加强交通、电力、给排水、管网等城市公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基础设施升级,统筹部署车联网、智慧灯杆、智慧管廊等智能设施网络,赋予“城市大脑”感应、描述、反馈、预测等全方位功能。

大力推进老年群体智慧应用覆盖。从社保、医疗、出行等老人重点关注领域入手,通过社区活动、老年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培育一批掌握智能手机应用能力的老年人,推动他们尽快融入“智慧时代”,并因自身应用的便利而激发身边其他老人的学习意愿。对于高频的社保数字化等应用,应以老年群体的体验更加简单、清晰、易用等为目标,进一步迭代开发完善。在推进线上服务的同时,要辅以线下的现场咨询和“手把手”指导服务,帮助老年群体逐步从线下过渡到线上。

原文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0-12/17/content_125073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