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第四届波兰周——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高端学术论坛

时间:2022年05月18日    编辑:李青青    来源:外语学院     浏览次数:

年份 2022 月份 5-21

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第四届波兰周——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发展高端学术论坛

时间:2022年5月21日-2022年5月22日

线上参与:腾讯会议

会议号:706875605密码:635741

线下参会地点: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波兰研究中心SC106(仅限本校师生参加)



报告题目:增强外语教育效能,提升国际传播力

摘要:外语是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外语铺路和支撑,国际传播必有掣肘之患,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以及国际舆论的引导力势必难以真正发力,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等势必受制于阻力。增强外语教育效能、提高外语教育能力并高效培养外语人才,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力的锁钥。国家外语教育能力强,则国家外语能力强;国家外语能力强,则国际传播力强。唯有用力于外语教育的效能建设,国际传播才能真正得力,而其中关键的关键是教师的胜任力。

报告人简介:王文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文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外语教育学”学科首席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20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学术译著5部。

报告题目:面向国家战略的外语学科:现状与未来

摘要:当今世界波云诡谲,外语学科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在学科发展需要面向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外语学科该何去何从?本报告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展望外语学科多面向发展的未来前景。

报告人简介:郭英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

郭英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从2001到2020年,历任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语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国务院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主要著作有:《赛珍珠评论集》、《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美国亚裔文学研究丛书”等。主要翻译作品有:《重申解构主义》、《全球化与文化》、《此时此地——保罗·奥斯特与J.M.库切书信集》等。

报告题目:外语学科的国家意识与世界知识生产

摘要:揆诸中国外语学科,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系其荦荦大者,以此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除中文以外的对全世界语言、文学、文化及国别等进行专业化研究的学术部落;旨在针对历史与现实意义上的“他者”进行知识生产与传播;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实践,值得外语学人昂首阔步,颠沛以之,造次以之。

报告人简介:杨枫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杨枫,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学术兼职有中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中外阅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与翻译学、应用语言学。

报告题目:国家外语能力培养:国际传播,话语方式和外语教学

摘要:国家外语能力不仅仅是指政府处理海内外涉及国家战略利益事务所需的外语能力,也包括各学科各领域对外进行交流思想和科研成果的外语能力。培养国家外语能力就是培养国际传播能力,而培养国际传播能力不开展话语能力教学是空的。只有帮助学生能用各学科圈内默认的话语方式传播自己专业的思想和成果,交际才能成功。本讲座通过阐述这些关系来探讨中国外语的学科建设与改革的方向。

报告人简介:蔡基刚教授(复旦大学)

蔡基刚复旦大学外国语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亚洲ESP学会 副会长

中国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会会长

中国学术英语研究会会长

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著有《国际科技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国际医学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报告题目: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问题与方法

摘要:起源于“人文计算”的数字人文,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运用于传统人文学科研究与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本发言讨论数字人文视域下应用语言学研究相关话题,主要涵盖如下内容。

1) 语言数字人文是数字人文这顶“大帐篷”下的“小帐篷”;

2) 语言数字人文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

3) 在当前发展阶段,我们需搁置学科还是方法的争议,尊重语言数字人文的实践属性,以应用研究和基础建设成果推动语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助力新文科建设。

报告人简介:雷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雷蕾,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涉及语料库语言学、学术英语、计量语言学等领域。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部,在Applied Linguistics、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等SSCI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30余篇、书评10余篇,其中两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或书评1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等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