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学子风采}我,就是祖国的“界碑”

时间:2021年05月16日    编辑:主站2    来源: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在中国边界,没有谁不会唱这首戍边战士最喜爱的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在喀喇昆仑,烈日与飞雪同戍边战士日夜作伴,久经风霜的国界界碑是他们的荣誉与使命。他们用意志和鲜血诠释“绝不把国土守丢了,绝不把土地守小了”与“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他们笔直地站着,用坚毅的眼神,厚实的臂膀告诉世界:我,就是祖国的“界碑”。


我要去战斗

“六月中旬,当祁发宝团长重伤、四名战士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心中怒火遏制不住地燃烧,战士们纷纷写下请战书、遗书、战场保证书,只为能前往一线和印军作战,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去前线。我要去前线!哪怕是为国捐躯,也算是不枉此生。”时光倒回到2020年6月,我校制药工程192班薄金阳同学恰在新疆部队服役,这是他接受采访时告诉我们的真实情景。

薄金阳,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学生,2017年9月入学,2018年9月入伍(新疆某部队),2020年9月退役,服役期间曾获优秀士兵1次,营比武仰卧起坐科目第一名。退役后返校继续求学,现为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制药工程专业192班学生。

2020年中印冲突期间,薄金阳在新疆部队服役。中印在喀喇昆仑山对峙冲突的消息传来,薄金阳与战友们纷纷写下请战书,请求前往一线,誓死保卫祖国。


请战书

尊敬的连队党支部:

我请战!请让我到班公湖去战斗,此刻海拔4500米的高寒缺氧无法压制住我胸中燃烧的热血,哪怕洒尽热血,失去生命,也要让来犯之敌有去无回。

入伍时,我曾面向军旗宣誓,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誓死保卫祖国。

我们足下的土地“寸土不可让”,这是“康西瓦”的先烈用生命捍卫下的中国,哪怕失去一寸,都将是我们终生不可抹去的耻辱。比起生命的可贵,我更追求军人的光!

战士 薄金阳


薄金阳与队旗合影

中印边境冲突事发之时,薄金阳正作为第一批先遣队进行野外驻训。薄金阳清楚记得,雨夜凌晨,班长掀开帐篷吼了一句“收拾东西,上山打仗”,所有人惊醒。部队连夜拔营,经过简单修正和物资重装,直奔喀喇昆仑山。战情紧急,部队一路不生火、不搭营,除去每晚吃一次热食,其余时间全程吃干粮。途中各处借宿,睡在沿途各个单位的篮球场、体育馆。期间,最难熬的还属高原反应,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比中国平均海拔最高城市西藏那曲还要高上1000米。小小的车厢里挤满三十多号人,包括薄金阳在内的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上高原,每个人都脸色发黑,嘴唇发紫。战友们一直相互提醒“不能睡觉,睡过去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

薄金阳:左起第二个

部队行进要途经康西瓦烈士陵园,这是世界上最高的烈士陵园,纪念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牺牲时大多只有十七八岁,年纪甚至还没有薄金阳大。所有途经军车开始鸣笛,告慰烈士之灵。


高原缺氧不缺精神

在喀喇昆仑山驻地,前方就是中印冲突的班公湖战场,薄金阳等战士就是在这里写下请战书。喀喇昆仑山,白昼酷热、夜寒下雪,战士们顶着高原反应搭设营地,构筑工事。“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是薄金阳等战士在驻地听到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凝聚着戍边战士在高原克服艰难保卫祖国疆土,守卫身后国人的喀喇昆仑精神。

薄金阳:左起第三个


我校工业设计191班陈奕阳曾服役于西部战区某部,是一名炮兵侦察员,他入伍时,持续70多天的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刚刚落下尾声。洞朗事件是印度边防部队侵入中国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洞朗地区领土达71天,是印军多年来首次多人越界。边境局势紧张,多个单位向高原移防,陈奕阳所在部队就是其中之一。

陈奕阳,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学生,2017年9月入学,2017年9月入伍(川渝某部队),2019年9月退役,服役期间曾获优秀士兵2次,旅炮兵侦察专业比武第九名。退役后继续求学,现为火博sports·(中国)官方网站工业设计专业191班学生。

训练中的陈奕阳

随着边境局势日益严峻,部队每年驻训时间不断延长,戍边战士们不仅要模拟与外军博弈,还要承受住恶劣气候的迫害。2018年,陈奕阳跟随部队在大漠驻训。沙尘暴遮天蔽日而来,帐篷几乎被连根拔起,陈奕阳等战士在帐篷内用钢管紧紧抵住撑杆与沙尘暴殊死一搏。沙暴过后,现场一片狼藉,碗筷被褥都被厚厚的沙所覆盖。2019年,陈奕阳跟随部队在雪域昆仑开展以实战为背景的实兵演习。雪域昆仑是当之无愧的高原天娃娃脸。原本晴空万里,忽然有大片乌云飘来就降下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砸在钢盔上变成尖锐的声音刺得耳朵生疼,砸在身上还能形成淤青。

沙尘暴后的锅碗瓢盆

为适应高原作战,快速响应部署,部队调整装备、开展大规模演习,甚至持续演习时长长达96小时。在这场演习中,陈奕阳等战士闻令而动,迅速进入备战状态。在到达作战地域后迅速构建工事。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们卯足劲埋头苦干,一直到深夜。

野外驻训的恶劣天气

当晚轮到陈奕阳站哨时,他站在哨位上,天上是绚丽的银河,右边是绵延的昆仑山脉,远方山脚边是蜿蜒的公路,而顺着公路更远的地平线有点点微弱的亮光,是远方的城镇。陈奕阳心中涌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就像肖思远战地日记所写: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每一次训练都是为了更好的守护。

站哨的戍边战士


向军人们致敬

在此次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去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团长领头被包围,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这是最真挚的官兵情。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将同先辈们一起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他们“宁洒热血,不失寸土”的精神注定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熠熠生辉。

一直以来,浙大宁理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军。截至2020年,共有500多人奔赴军营,每年平均约25人应征入伍。不论是见证过班公湖冲突的薄金阳,是经历过洞朗对峙的陈奕阳,还是参军入伍把兵当的浙大宁理在役、退役军人,他们的勇敢无畏体现了浙大宁理人奉献国家与社会的高尚品德,他们是浙大宁理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新一代的骄傲。